口若悬河
kǒu ruò xuán hé
[释义] 若:像;悬河:瀑布;激流奔泻。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。形容口才好;能言善辩。
[语出]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;注而不竭。。”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;又是本朝确切典故;不由得不信。”
[正音] 若;不能读作“kǔ”。
[辨形] 若;不能写作“苦”;河;不能写作“何”。
[近义] 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能言善辩
[反义] 沉默寡言 噤若寒蝉 闭口无言
[用法] 含褒义。多用来形容人口才好;能言善辩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
以偏概全yǐ piān gài quán
[释义] 以:用;拿;偏:片面;一方面;概:概括;全:全部;全面。以片面代替全面。
[正音] 概;不能读作“kǎi”。
[辨形] 偏;不能写作“遍”。
[近义] 一孔之见 以管窥天 一概而论
[用法] 含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[结构] 偏正式。
[例句] 吴家国等《普通逻辑》:“只有分析地阅读;才能学得深透;不致囫囵吞枣;一知半解;只有综合地阅读;才能学得完整系统;不致断章取义;~。
按律当斩
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。
记得好评和采纳,答题不易,互相帮助,
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(满意)即可.
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,请及时点击(采纳为满意回答)按钮!
不相上下
bù xiāng shàng xià
[释义] 上下:比喻高低、好坏等。分不出高低。形容程度相等。
[语出] 唐·李肇《唐国史补》:“贞元中;杨氏、穆氏兄弟;人物气概;不相上下。”
[正音] 相;不能读作“xiànɡ”。
[辨形] 相;不能写作“向”。
[近义] 并驾齐驱 不分伯仲
[反义] 天差地远 迥然不同
[用法] 可用于人;也可用于事和物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