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主页 > 游戏装备 > 详情

世界上最棒的电脑是哪台

2025-08-06 12:09 |陪天游戏 |来源:未知

世界上最棒的电脑是哪台

美国研制出世界最快计算机“走鹃”

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(IBM)和美国能源部9日说,美国已研制出新一代全球最快计算机,最大运算速度每秒1000万亿次,比此前全球最快计算机、IBM研制的“蓝色基因/L”快1倍多。

美国能源部长塞缪尔·博德曼说,这款超级计算机将用于运算全球能源等问题,还将在基础学科研究方面“打开知识新窗口”。

6年研发

计算机名为“走鹃”,取自新墨西哥州州鸟之名。“走鹃”由IBM和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所共同研发,历时6年完成。“走鹃”价值1.33亿美元。

“走鹃”眼下放置于IBM位于纽约波基普西的实验室中,占地557平方米,连接光纤长91.7公里。“走鹃”重226.8吨,存储空间80万亿字节。

美国《国际先驱论坛报》说,“走鹃”共采用116640个处理器,其中12960个为经过改良的IBM Cell 8核微处理器。

这款处理器最初为日本索尼公司的Play Station 3游戏机设计,由IBM、索尼和日本东芝公司联合开发,主频超过4GHz。

同时,“走鹃”还使用了部分美国超威公司(AMD)的Opteron处理器。

运算起来,“走鹃”功率接近3兆瓦。

突破障碍

IBM下一代计算系统研发部门副主管比亚·达瓦里说,“走鹃”是世界上第一台突破“Petaflop障碍”的计算机。

长久以来,每秒1000万亿次的Petaflop计算速度一直是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致力突破的目标。“走鹃”因此被看作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。

IBM超级计算机项目部门副主管戴维·图雷克说,“走鹃”5月25日在两小时测试时间内,取得了稳定的Petaflop计算速度,这是其它计算机没有达到过的。在接下来的几次应用中,“走鹃”表现同样稳定。

“这是一次非凡的成就,”图雷克说。

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行政管理员托马斯·达戈斯蒂诺打比方说,“走鹃”一天的计算量相当于地球上60亿人每周7天、每天24小时不吃不喝用计算器算46年。

寄以厚望

“走鹃”将从IBM实验室搬至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所。

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所主管迈克尔·阿纳斯塔西奥说,前6个月内,“走鹃”将用于与导弹测试等无关的非机密计算。6个月后,“走鹃”75%左右的工作都将涉及导弹测试和其它机密任务。

武器专家对“走鹃”的高速计算能力寄予厚望。达戈斯蒂诺说,这将帮助武器专家模拟核弹头爆炸时的情况和测算核弹头老化信息,是“确保我们(核武)库安全的”重要工具。

“走鹃”还将极大地方便科学研究。超级计算机方面专家认为,“走鹃”可以在数小时内完成其它计算机3个月的计算量,研究人员可以在输入问题后瞬间得到答案,之前无法操作的实验也可借助“走鹃”实现。

阿纳斯塔西奥说,科学家可以利用“走鹃”从事不涉密研究。他展望说,科学家可以用“走鹃”辅助研制艾滋病疫苗、检测纤维素乙醇化学性质、探索宇宙起源等。

达瓦里说:“我们正在接近对真实世界的模

火箭是由谁发明的,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

中国是古代火药火箭的故乡。由中国古代军事家最早运用火药创制的火箭,方法是将引火物附在弓箭头上,然后射到敌人身上引起焚烧的一种箭矢,或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使用。火箭这个词在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代就已出现。在公元228年的三国时期,魏国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装上火把,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(今陕西宝鸡东)时,魏国守将郝昭就用火箭焚烧了蜀军攻城的云梯,守住了陈仓。火箭一词自此出现。不过当时的火箭只是在箭头后部绑附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,点燃后用弓弩射至敌方,达到纵火目的的兵器。

中国古代火箭有箭头、箭杆、箭羽和火药筒四大部分。火药筒外壳用竹筒或硬纸筒制作,里面填充火药,筒上端封闭,下端开口,筒侧小孔引出导火线。点火后,火药在筒中燃烧,产生大量气体,高速向后喷射,产生向前推力。其实这就是现代火箭的雏形。火药筒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推进系统。锋利的箭头具有穿透人体的杀伤力,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战斗部。尾端安装的箭羽在飞行中起稳定作用,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稳定系统。而箭杆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箭体结构。中国古代火箭外形图,首次记载于公元1621年茅元仪编著的《武备志》中。

火箭出现后,在中国被迅速地用于军事行动和民间娱乐中。10~13世纪,在宋、金、元的战争中,已应用了火枪、飞火炮、震天雷炮等火药武器。那时的飞火炮和现代的火焰喷射器相似,是一种原始的火箭武器。北宋后期,在民间盛行的烟火戏中,人们利用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,制成了能够高飞和升空的“流星”(或称“起火”)、爆竹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。从工作原理看,流星、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点。

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的照壁上第一句话就是: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。